首页 - 自媒体资讯 > AI生成声音侵权案:法国法院判决配音演员获赔25万元

AI生成声音侵权案:法国法院判决配音演员获赔25万元

发布于:2025-01-17 作者:xcadmin 阅读:1 当前页面链接:https://lawala.cn/post/10686.html

AI生成声音侵权案:法国法院判决配音演员获赔25万元,AI声音版权,配音演员权益,声音侵权案件,法院判决,AI技术声音复制,配音演员声音权益,第1张

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最近审理的一起案件中,配音演员殷某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技术复制,并在某科技公司运营的平台上出售,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,不仅因为其涉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,更因为它触及了人格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。

故事背景

殷某是一位资深配音演员,她的声音独特而富有辨识度,多年来为无数影视作品和广告增添了色彩,当她偶然间在网络上听到一个与自己音色、语调几乎一模一样的声音时,震惊之余也感到愤怒,原来,某科技公司通过AI技术合成了一个“虚拟殷某”,并将其作为产品进行销售。

法庭辩论

殷某随即将该科技公司、软件公司和文化公司告上法庭,指控他们侵犯了自己的声音权益,她要求停止侵权、公开道歉,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。

在庭审过程中,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:

- 科技公司认为,他们只是使用了殷某的声音样本来开发文本转语音产品,并没有直接使用她的录音制品。

- 软件公司则辩称,他们的技术仅是工具,用户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行为,不应由开发者承担责任。

- 文化公司则声称,他们对录音制品拥有著作权等权利,但并未授权他人对殷某的声音进行AI化处理。

法院判决

经过审理,法院最终认定:

1、声音权益保护:殷某的声音具有高度的识别性和专属性,属于其人格权益的一部分,应受到法律保护。

2、侵权行为成立:尽管文化公司拥有录音制品的著作权,但未经殷某同意擅自将其声音AI化并商业化使用的行为构成侵权。

3、法律责任: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需共同向殷某公开赔礼道歉,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共计25万元人民币。

专家解读

此次判决不仅明确了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的法律地位,还为AI语音合成技术的合法应用划定了界限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,本案的判决为未来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,同时也提醒社会各界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,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。

问答环节

问: 什么是声音权益?

答: 声音权益是指个人对其声音享有的一系列权利,包括使用权、收益权等,这些权利通常被视为人格权的一部分,受到法律保护。

问: AI语音合成技术是否合法?

答: AI语音合成技术本身是合法的,但如果未经原声所有者许可而使用其声音进行合成或商业化运作,则可能构成侵权。

问: 如何防止自己的声音被非法利用?

答: 可以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明确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自己的声音;一旦发现侵权行为,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权。
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,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,法律也在不断适应新情况,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,希望这起案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,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 dousc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当前页面链接:https://lawala.cn/post/10686.html

标签: #AI声音版权 #配音演员权益 #声音侵权案件 #法院判决 #AI技术声音复制 #配音演员声音权益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自媒体

电话咨询
自定义链接2